第三次推門進來那天
城市裡風很大。
方才翻轉成『營業中』的木製吊牌還在門把上晃著
空氣裡的小塵埃尚未落定......
剛拖過的地板濡濕,熟悉的音樂還來不及播放
小店意外寂靜明亮
是總在向晚來訪的我未曾見過的
某種甦醒。
除了遞上店裡唯一的一份手工menu
老闆不會招呼你。
沒有招牌沒有名片
沒有熱情的店員和琳瑯滿目的品項
低調隱身
像硬生生在城市裡切割出一個不屬於這裡的空間
顏色濃郁性格明確
卻始終寡言。
那是一種有溫度的冷。
不那麼直接
像走在時光的迴廊裡
各自存取
偶爾相視微笑
然後轉身......
有些地方很適合孤獨的人去。
微涼的雨日冬末春初時分
我特別喜愛這裡。
或許因為外頭有著濕黏的空氣
讓屋裡的小燈得以晾乾一朵朵灰藍滯悶的靈魂
又或者只是因為一杯香醇燙口的80%熱可可讓人想念
無論聚餐在哪裡最後總叨唸著
然後,響板。
說起來我就是愛極了這種冷
愛極了陳舊各異年代混搭的風格
和空氣中重複又重複的迷幻音樂....
捻亮微弱但是明確在發光的燈
小小的店裡像是藏著大大的秘密
認真看
連來客都有著某種特別的味兒
不符合這年代的味兒......
最近手上閱讀夏目漱石的『我是貓』
不知不覺也以著貓的角度看人世裡百無聊賴的一切。
貓主人家來來去去的文人墨客口沫橫飛地說著世界應該如何如何
為了誰寫俳句又為了什麼義理引經據典高談闊論
貓的理論是:
還不如去曬曬太陽吃吃魚乾或者
追追貓尾巴.....
我一邊讀著一邊打呵欠
輸贏可有可無。
但無論是文人還是貓
大概都不會否認活著的某些堅持只是為了某種優雅的美感
如果是這樣那也還算溫暖.....
就像讀到一半我就猜到連結局也都可有可無了
果然以貓的角度確實如此。
風很大那天氣溫飆高
正貪著店裡空調涼爽時,狂風每隔幾分鐘便呼呼地吹開大門送進拂面熱氣。
我們與鄰桌客人自動輪流起身去將門關上
老闆依然在吧檯後專注煮著咖啡......
交談之間那扇門就這麼被吹開又關上,關上又吹開。
客人沒有抱怨,主人也沒有抱歉
直到老闆忙完走向前『喀!』一聲乾脆將門鎖上
朋友和我同時笑了.....
因為坐著面對大門的位置,所以接下來我也扮演起假老闆的角色。
有來客便起身開門,人進來了再起身去鎖上
連送貨的都找我。
一邊跟朋友聊著旅行一邊對著裏頭複誦:『XXX包裹!』
(包裹是一箱榴槤~)
極喜愛的就是這樣的店。
保持著一定的沉默距離
卻又那麼靠近.....
不必相熟也能感受彼此的體貼良善
有一種奇妙的磁場在屋子裡轉
即使是客人與客人之間也氣味相仿。
如果以夏目漱石的貓的思想大約會說:
下雨就撐起傘來,天熱就喝冰牛奶
風把門吹了開就自動去關上
只要各自安適
但求活著就好好過日子而已。
〈說到這兒,如果說店門口那頭石獅子是響板養的貓,也不奇怪。〉
風大的那天
我的水洗耶加雪夫也同樣老白玉般溫潤簡約地出現
只是入口時
比平常多了暖暖的小太陽.....
寫這篇文的同時
外頭忽然天黑,下起傾盆大雨
朋友傳來訊息說:
今天是『熱可可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