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度的第一印象
從『豐富』的交通狀況開始。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的交通只能用『一團混亂』形容
對於擁有500萬輛汽車的德里來說,塞車是一定的
因為除了有車牌的車,還有更多『無照駕駛者』共同使用路權。
各式各樣的腳踏車穿梭大街小巷
載煤氣的板車車夫,費力踩著踏板。
接送人客的人力車、嘟嘟車沒有乘客上限
能塞多少就塞多少,反正上得來的都要付錢(不過聽說如果半路跌倒,車夫會退錢給你)
沒人客的車夫翹著腳就停在路中間閒嗑牙
清晨最多的是載牛奶的小貨車,一樣能疊多高就疊多高
還會見到馬車拖著簡單的木板
答~答~答~答~在馬路上小跑步
騎著駱駝的孩子
大大方方『走』在所謂的『快速道路』上
連大象也沒有缺席,直接在大馬路上『散步』
那時速恐怕連交通警察也莫可奈何
大家目的地不同、交通工具不同、速度不同、心情也不同
所以在德里體驗塞車
是一種比暢通的路況更有趣的經驗
還有印度人獨特的喇叭文化,從清晨到深夜沒有間歇
單音的自動變成長長短短的節奏,更多的是唱成一段旋律的喇叭聲
要超車按喇叭,會車按喇叭,提醒前面走快些按喇叭,連遇到朋友也要按喇叭
德里街頭的喇叭聲,彷彿為城市譜上一曲雜亂卻生動的交響樂。
馬路上的公車大多破破爛爛,擠滿了人。但是卻不是無精打采
每輛公車都有各自的裝扮、各自的個性
連肥胖的大貨車也爭奇鬥艷,一部比一部華麗鮮豔。
印度人把『物』當成親人,
對長途開車的大貨車司機來說,車才是老婆,才是最貼心的伴。
所以怎麼能讓自己的女人清湯掛麵呢?
公路上的貨車像選美皇后,個個嬌艷華麗,披披掛掛,盡是車主的愛憐。
印度人大多『生活』在大街上
各式各樣的小吃攤林立,提供人們日常生活所需
吃在大街上
睡在大街上
水果攤從路邊排到路中間
精神抖擻的叫賣聲,和不絕於耳的喇叭聲,
讓整個城市始終有聲有氣的存在著。
路邊的商家極盡所能展示著最鮮艷的顏色,幾個男人在門前一坐就是半天
花店也紅紅紫紫,開滿整條街
水果攤車擺在路中間,跟打盹的水牛對看。
路邊的女人,鮮豔無比的紗麗,讓這團混亂更目不暇給。
印度的交通亂七八糟,印度的商店亂七八糟,印度的味道亂七八糟
印度的顏色亂七八糟,印度街頭的聲音更是亂七八糟
但是在亂七八糟中卻有著最和諧的『混亂平衡』
多元的宗教、多元的種族、多元的語言、多元的色彩
甚至是多元的時空交錯感
讓印度街頭的亂七八糟
成為全世界最美麗的亂七八糟。
還有總在追著車子跑的小孩,看見鏡頭就直揮手
露出白白的牙齒和黑黑的笑容
彷彿和你的相機是老朋友....
然而
德里街頭的一團混亂最後剩下的靜止
大概就是這沒有水卻滿是垃圾的水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