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行進的車上。我在行進的車上看見這道光。我在行進的車上看見這道光,而這道光也看見了我...那ㄧ瞬間,無法足夠完美的一瞬間,我們匯聚,成一股力量。
從亞丁的日瓦香格里拉鎮離開之後一路向上前往稻城。
一天之內海拔上下將近2000公尺,眼見景緻也隨著海拔變化由銀白而濃綠而金黃。
唯天空的顏色始終湛藍,那雲越來越低,翻越海拔4513公尺的波瓦山之後,不管是山體的顏色還是開闊而荒涼的景色都極似西藏。
途經傍河的萬畝楊樹林時,眼前景緻忽然秋色濃烈,
那黃失了控似的沿著公路兩側往山體綿延無盡,在高原陽光下亮得彷彿鑲金。
旅人仨正讚嘆,師傅說再過幾日這金黃便要落完,高原的秋天即將正式結束,我們這時來剛好遇見最後的秋色,
濃得淋漓盡致還帶著點蒼涼,很幸運。
這一趟旅行走過雨崩、爬過亞丁之後,在稻城的日子決定要以一種極度鬆散的方式在這樣金黃亮燦的幸福中度過。
車行間可以見到野地禿田裡拾牛糞的婦女,一勺子挖起,往背後的竹簍子裡一拋,功夫純熟,
未停車,我也願這樣粗粗捕捉,
不知道為什麼此時想起李娟在冰天雪地荒漠中的經歷,又要大讚牛糞的好。
悠悠慢慢抵達稻城金珠鎮時正是高原下午時分。行前預訂的客棧有著我極喜愛的名字『曼珠沙華』,彼岸花開的意思。不在小鎮熱鬧的區,而是外緣僻靜之地,
房間窗外就是一大片寂靜的青陽林,放完行李旅人仨今天不徒步了,散步去。
四周非常安靜。穿過青陽林時,輕輕踩在厚厚的楊樹落葉上發出沙沙~沙沙~的聲音,陽光斜斜照進林子裡,讓落葉浮泛著溫柔的暖黃,
像極冬季戀歌的浪漫情節呀~我們仨笑著說。
穿過楊樹林,爬上看起來很不習慣的筆直公路,整個金珠鎮被金黃包覆,
我們沿著藍得發亮的稻城河散步....
波瀾不興時,水如明鏡,彼岸清亮。青楊樹也是虛存也是實有;可以從水面上曬到烈烈的陽光,聞到樹的香氣,連水裡的天藍都那樣如真。
待會兒ㄧ陣風來,水面起皺,念念生起,青楊樹只是流金,那藍色是冰涼琉璃。美是美,仍是夢幻泡影。
這一刻我問自己,何曾取,又有什麼不能捨?信步向前走去,帶著塵土也帶著點瀟灑。
徒步了兩週的旅人面對平坦的道路暫時好似慢不下速度,沒多久就走到了稻城大白塔。傍晚的大白塔後方繞著一條粉紫色的哈達,莊嚴寧靜,
繞塔轉經之後往後山去,爬上最高點的小涼亭,決定在那兒等待稻城河的日落景色。
將晚,山上風很大,氣溫再次降得很低。俯瞰信仰中心與小鎮生活,出世與入世在這畫面裡毫無違和感的結合。
我的心清清朗朗, 如是呀~我們徒步所企望的便是某種平衡,心靈與生活的平衡。
光消失在遠山之後氣溫瞬間降得非常低,晚秋蕭瑟,冬天的氣味將至,
雖然冷,離開前還是捨不得一天將盡似的玩起了荒草攝影,
我所見的是將晚凋萎的野花,小成一片無分別的乾黃荒野,一個跨步就跨過它們今晚的死和明晨的生⋯
抑或是我所見的是接近永恆⋯以心相識,我趴在地上成為另一朵垂敗的野花,同等低矮同等粗野,看得見同樣一顆太陽降落到地平線之下,也忽然明白生滅是歡喜並非哀傷。
夜幕墨藍,沿河燈光點亮了確實回到了城市的事實,
而夜裡的大白塔肅穆潔淨晶亮,令人安心。
一個夜銜接著一個日出,明早還來等候,我們很有默契地笑著說。
果真隔天頂著零下三度的低溫又摸黑爬上了白塔後方的小山坡,街燈未滅,天色靛紫,稻城河有著夢幻的顏色。
接著曙光一來,先是在河面上映出一丸金橘,
然後撒金粉似的染黃了河邊楊樹的樹梢,
炊煙泛藍,公路像絲帶一樣在朝陽下迂迴蜿蜒,
陽光所到之處一一唱名,小鎮甦醒,
最後連河面都碧綠如鏡。
朝陽始終可以給予旅人最讚歎的美景,哪怕扛著相機的手還凍得直發抖.....我們一邊望著眼前景象,一邊安安靜靜各自喝著帶上來的熱呼呼的咖啡,幸福如此簡單。
天大亮之後包車前往城郊,沒有目的性的由著師傅帶我們逛逛金秋稻城。
樹金黃,溪明敞。
秋色濃得像首情詩,如此纏綿,讓人望著望著便出了神....
我的心中揚起悠悠大提琴旋律,類似鄉愁嗎...旅人默默笑自己的多愁善感。
「實物或許是表象或許不是,我也可能因此只是表象,ㄧ切都ㄧ直如同我自己沒有分別。」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
面積其實很小的紅草灘人滿為患。
因此美歸美,剛從大山下來的我們對人群顯得有些不適應,規規矩矩按了幾下快門便離去,
倒是旁邊藏民居的兩三棵老樹吸引我們流連...
經過色拉鄉,逛進了一個小村寨。藏寨路口按傳統豎立著老經幡。師傅很盡責的解釋著,無論四季就算高原風起,經過誦經護持的老經幡一旦豎立便不曾倒下,
如此守護著藏族人的信仰核心。
從海拔3800公尺左右開始一路向上,去尋訪一處古老的寺廟,擁有600年歷史的熱烏寺。
盤山小路頂著越來越低的紫黑雲層,不像要下雨,空氣中有一種詭譎的氛圍。
『這是要下雪了....』師傅一邊把車停在寺廟下方的白塔旁一邊說著。
話才說完,天上那片黑壓壓的雲像是被逼急了似的凝著,
牆垛上不見風動,拍下這張照片的兩分鐘後天空真的開始飄下了雪花....
稻城的第一場雪,我們仨旅行尾聲的最後一場雪,於是如此翩然飄落。
輕輕緩緩,無聲無息,伸出手,粉紅色的手套接住了銀白的雪花,有點夢幻....
雖然熱烏寺這一天因為僧人不在未能開放,但仍無損旅人興致,旅行心態向來如此隨順,沒有半分執著。
隔天就要搭機離開,我們像是專程上山來與這場雪相遇,好溫柔好溫柔的一場道別.....
這一彎彎赭黃乾燥成荒漠的山,在我離開的十天後,積了厚厚銀白發亮的雪;
這一個勉強長出幾棵青楊樹的小村,在我離開十天後,宛如從未見過青綠豔黃,是一片理所當然的冬季蒼涼。
十日前與十日後二個季節交替,沒有遲疑。
十日前與十日後肉眼所見卻已是截然不同顏色,沒有回頭餘地。
我凝視著這片尋常高原風景,想著最近學生問我的許多為什麼。
沒有為什麼,去經歷,用你的心和你的眼,用你的記憶和你的遺忘。
水流到了你這兒別淤著,風吹到了你身上別緊抓不放,這樣就可以算出發了。
可不是嗎⋯⋯就算來年再見,山或許更紫紅攀開了些,樹或許更胖大長高了點,沒有什麼是絕對不變,即便是陽光的微微傾斜⋯
『大多數的人就像落葉一般,在空中飄啊轉的,搖擺著翩翩落地。然而其他人,少數人,卻有如星辰,走在穩定的軌道上,無風可及,他們的內心有著自己的規則和道路。』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
當你說著「有一天我要如何如何」時,你或許正離那一天越來越遠了。當你能把那個「如何」默默變成計劃,文字化的計劃,可以反覆撥翻掀開檢視,足可討論調整,即使時間拉得很長,它也會實現的。軌道穩妥而持續,不飄搖退轉,同時也不聲張。
這就是念。而念,從來都是有力量的。
至此,一趟旅程默默寫了將近一年還是完成了完整紀錄。
儘管這一年來少上格子,還是謝謝來閱讀的格友們。